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学 > 正文

京东外卖一周涌入近20万商家 刘强东能否拿到市场“第三张门票”?

  • 文学
  • 2025-02-21 07:13:28
  • 19

京东外卖一周涌入近20万商家 刘强东能否拿到市场“第三张门票”?

  每经记者 王郁彪    每经编辑 魏官红    

  启动“0佣金”招募商家刚满一周,在凶猛的地推攻势下,京东外卖开城拓店的阶段性数据出炉。

  2月20日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从接近京东外卖业务的人士处了解到,当前,已有近20万餐饮商家申请入驻。而京东外卖上线一周后,部分城市订单量增长超100倍。目前京东外卖已在全国39个城市上线。

  这个数据是否符合京东预期不得而知,但其投出的重石,已让湖面泛起层层涟漪。京东使出的大招,瞄向了外卖“双雄”重兵把守的“商家”和“骑手”两座城池。

  2月19日,京东外卖宣布将逐步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;美团同日表示,正在搭建骑手社保相关的信息系统,预计自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实施,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。2月20日,饿了么也发文,表示将在更多城市推进“新职伤”保险覆盖。

  看似格局稳定的外卖市场,十余年间,百度、滴滴、腾讯,以及抖音、快手,无数巨头都想过分得一杯羹,他们来了又走,走了又来,但都不曾让美团和饿了么这对“大小王”有过根本的地位动摇。

  稳固难攻的外卖市场真的就是“铜墙铁壁”吗?心智和趋势不断变化,从外卖到本地生活,从即时零售到近场电商,市场完全容得下更多体量,谁都想要那“第三张门票”。这一把,刘强东能成吗?

  宣布启动“0佣金”招募商家后,有关京东外卖地推的信息就在社交平台上传开了。门店推广奖金相对较为丰厚,不少用户分享战果,“签了5家,8家拒绝”,“扫街实战,日入850元”⋯⋯

京东外卖一周涌入近20万商家 刘强东能否拿到市场“第三张门票”?

  入口开放仅一周时间,一位接近京东外卖业务的人士告诉记者,目前已有近20万餐饮商家申请入驻。此外,京东外卖已在全国39个城市上线,后续还会开城。上线一周后,京东外卖在部分城市订单量增长超100倍。

  记者从京东App了解到,目前京东外卖商家入驻,共分为两种商家类型,一种是连锁店,即拥有多门店的连锁商家和品牌商家,需招商人员配合完成入驻。另一种则是单门店,或门店数少于5家的商家,其可自助完成入驻。

  经营品类上,其主要覆盖快餐简餐、烧烤小吃、地方菜、火锅、日韩料理、熟食卤味等商品。记者还注意到,店铺信息的填写上,除门店名称、门脸、环境及logo(标识)图外,入驻时还需上传餐饮平台评分截图。分数标准上,大众点评评分需在3.8分及以上,高德、美团、抖音美食评分需要在4分及以上。

  信息录入并通过初步审核后,还需填写资质配置,完成合同确认以及实名认证等动作。京东秒送商家端,全国外卖美食和全国咖啡茶饮两招商项目已被置顶,无需邀请可直接注册入驻。

  目前达成的数据是否符合京东外卖的预期?

  知名数字经济学者、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目前来看,京东外卖应该还没有真正发力,这个数据也无法说明和判断京东进驻外卖市场的真实水平。上线一周时间,这个成绩基本符合预期。”

  “0佣金”招募商家的风浪还没平息,另一个招数像一块重石,再次砸向不平静的外卖市场。

  2月19日,京东外卖宣布将逐步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,美团同日也官方发文称,正在搭建骑手社保相关的信息系统,预计自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实施,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。2月20日,饿了么也发文,表示将在更多城市推进“新职伤”保险覆盖。

  针对平台为专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、社保等事项,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占领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平台组建专职骑手团队,通常是为了在运力匮乏等情况下,保证最基本的配送服务的运转。这在“劳动三分法”属于第一种,即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,企业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。

  “从过往情况判断,专职骑手团队人数相对不多,但后续平台是否会扩充团队规模,完全由自己控制。这种情况下,其一定还是会考虑业务的实际需求,同时兼顾控制成本等。”赵占领还认为,“多个平台发声要为骑手缴纳相应权益的背后,可能与制度创新无关,本身还是市场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,竞争倒逼平台作出业务的调整。”

  京东外卖的上线以及伴随而来的在商家和骑手两端的动作,是否会对美团、饿了么造成一定的威胁?

  盘和林认为应该是确定的。他表示,京东牵涉的其实是一直以来存在于外卖市场的核心问题:“劳动力成本”和“商户成本”双高的问题。

  “如果有企业肯用让利的方式,降低商家成本,提高骑手收入,或许短期内能快速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。”盘和林接着表示,“相对来说,美团的让利空间的确有限,因为存在‘棘轮效应’,资本市场上,可能很大一部分投资人,是不愿意看到美团直接烧钱竞争的。”

  看似格局稳定的外卖市场,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有巨头来去。从百度、滴滴、腾讯,再到抖音、快手,互联网代际更迭,但意图分外卖一杯羹的人一直都在。

  去年11月,抖音外卖业务再次调整。抖音生活服务学习中心发布公告称,原“团购配送”业务将于2024年11月1日起逐步向“随心团”业务迁移,即同一件团购商品既支持用户到店核销,也支持配送到家。

  当时,有接近抖音外卖业务的人士乔木(化名)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这次调整可以被视为抖音对外卖业务的“战略性放手”。“(外卖业绩)一直没有增长,始终没法进行履约。”但当时抖音方面对此暂无回应。

  抖音对外卖业务几经“摇摆”,后续其对外卖业务是否有更进一步的动作不得而知,但包括抖音在内的一众互联网大厂从未停止过的布局,是对外卖背后更大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渴望。

  盘和林告诉记者,本地生活服务生态扩容,“蛋糕”变大了,完全能够容得下三家分,消费端,用户对平台的选择,一定也希望是不超过三个。所以最终的结果,很有可能是三家相持。

  “如果京东外卖这次真的能够取得阶段性的成功,多方针对商户和骑手的补贴大战应该还是会继续。”盘和林如此判断,“当然,京东要扎根也没那么容易,如果不能形成规模化的配送能力,很可能出现‘有价无市’的情况。构建外卖服务配套的基础能力,一定是京东需要做的。美团、饿了么则还是要深入思考如何在外部攻势下,将商户和骑手牢牢抓在手中。不可轻敌。”

  毋庸置疑,京东希望将即时零售的物流协同优势延伸至餐饮领域,这场突围战实质是供应链效率、资本耐力与生态协同的三维较量。

  京东的入局短期刺激市场良性竞争,长期则考验其能否在外卖领域复制物流神话。竞争的压力不仅指向美团、饿了么,更提醒着整个本地生活赛道:当品质化、合规化成为新竞争维度,行业或将迎来价值重构。

有话要说...